本网讯(档案馆)五年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档案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档案事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果,见证了近五年学校建设与发展全历程,用奋进之笔书写了师大档案事业发展新华章。
档案工作网络与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主任委员、分管校领导为副主任委员、各部门各单位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档案工作委员会。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召开了五次档案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将历次会议精神逐一落实到工作的过程和各方面。

校史研究与档案编研日趋活跃
2014年以来,学校推出了一批校史研究成果。代表性的成果有《安徽师范大学校园变迁》《安徽师范大学校史校情简明读本》《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安徽大学校刊专辑》(上、中、下)《赭麓记忆:安徽师范大学口述实录》(第一辑)《镜头中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名录》(1928-1949)等。

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日趋成熟
学校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展示出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三项成果:一是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累计完成近200万余幅面。二是建立了馆藏全部档案及资料目录数据库和珍贵、重要及利用频繁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三是初步实现了OA与档案管理软件的集成,以及档案查阅利用的智能化、专业化。
档案育人形式与途径日趋多样
早在2014年,学校就在档案馆、校史馆设置了本科生助学岗和研究生助研岗。2016年起学校又依托档案馆、校史馆与文学院、法学院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自2016年3月以来,每年接待20多名学生来馆参观学习;接待20多名学生来馆实习;安排近4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来馆参加勤工助学、助研。


从2013年开始,学校积极参与由省、市举办的“6.9国际档案日”档案宣传教育活动,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反映学校历史变迁的系列珍贵档案史料,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历程,向社会大众和在校学生宣传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6年以来,学校成功举办了三届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历史图片展,展览配有现场讲解、咨询答疑、派送宣传折扇等内容,面向广大师生开展馆藏档案的宣传教育活动,既是对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积极回应,也是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019年《安徽师大探源》通识课程如期开设,校史课程的开设是对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对学校精神品质的珍视,是培养学生对母校精神与理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炼与巩固学校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发挥了校史校情“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良好进取的工作氛围日趋浓厚
学校在加强档案工作的同时,积极构建档案工作激励机制。2014年以来,每年组织专门人员对各部门、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在此基础上评出1个档案管理工作业绩突出先进集体、7个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名档案管理工作业绩突出先进个人、10名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进行奖励、表彰。校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制度建设与执行力日趋提高
2004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先后修订、新建并实施了《安徽师范大学档案管理办法》《安徽师范大学实物档案管理办法》《安徽师范大学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安徽师范大学档案安全保密暂行办法》等10多个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与此同时,按照“一单位一归档目录”要求,分部门、单位编制校本档案目录,形成新版《安徽师范大学归档目录》,推动了校本和特色档案建设。
校史馆升级与互动效应日趋突出
为把校史馆建设成传统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每年均开展新生入馆参观活动,实现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硕士)教育全面覆盖。与此同时,认真做好上级领导、兄弟院校、有关部门及校友返校的参观接待等工作,从2016年开始,校史馆参观的人数每年1万余人次,每年都比2013年净增5千余人次。2018年,庆祝校庆90周年,校史馆升级改造完成,绽放新貌。


社会影响力与辐射力日趋增强
成功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部社科专项课题各1项,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档案研究规划课题2项,实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专项课题、中高档项目零的突破。积极参加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第三届高校档案工作论坛等会议,并多次做经验交流,对外业务交流日趋活跃。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近百位口述校史受访人视频专题片剪辑,并投放档案馆、校史馆网站展播,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关注。经国家档案局推荐,我校档案馆被选为2019年国家商务部主办的吉布提档案管理研修班和约旦文化机构负责人研修班参观交流的目的地。


档案接收与利用增长趋势日趋显现
从2014年到2018年,档案馆每年接收各立卷部门移交的各门类档案近2万卷/件,2019年接收的档案达到3万余卷/件。接收捐赠档案(包括数字照片)年均500件。做好遗留老档案整理、插卷、整改年均2千多卷/件。接待来人档案查阅利用年均3千多人次。我校档案馆除了接受正常的社会调档外,还承担了多次突击性的大量查档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了档案查档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