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馆简介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历任馆长
  • 大事记
  • 馆藏指南
  • 档案查询
  • 利用指南
  • 预约查档
  • 远程利用链接
  • 业务指导
  • 立卷归档
  • 软件使用
  • 数字档案
  • 常见问题
  • 综合档案链接
  • 声像档案链接
  • 国家法规
  • 地方法规
  • 学校规章
  • 馆内规定
  • 档案编研
  • 校史研究
  • 项目申报
  • 学术成果
  • 校园变迁
  • 校史展览
  • 校庆专辑
  • 师大纪事
  • 档案征集
  • 档案捐赠
  • 档海拾贝
  • 兰台岁月
档海拾贝

青春·火种·信仰

发布日期:2018-04-03  

       1月18日下午14时,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和复旦大学档案馆联合举办的《青春·火种·信仰——纪念陈望道诞辰127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主题展》在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开展。团中央旧址纪念馆领导、复旦大学“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研究团队参加了活动。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诞辰127周年。本次展览活动围绕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展开,通过图文展板,讲述了陈望道早期求觅新知、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历程以及《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诞生前后的红色故事。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德语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本德文不足两万字的小书成为了认识人类世界发展规律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翻译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著名学者、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早年求学东瀛,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坚持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1920年,经历了“一师风潮”(五四爱国运动在浙江的延续)的陈望道回义乌老家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以精神之甘、信仰之甜而不觉墨汁苦涩,为苦难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主题展开幕式上,团中央旧址纪念馆王娟馆长发表致辞,带领与会人员回顾了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和在渔阳里的革命活动。展览撰稿人、陈望道先生的学生陈光磊教授在开幕式上与大家分享了几则望老生平故事,包括革命的事迹,教育的关怀,治学的严谨和师生的情谊。概括了望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勤于学问,忠于教育的精神。仪式后,展览撰稿人、复旦大学霍四通教授在陈望道讲授《共产党宣言》的外国语学社旧址向与会人员讲读了《共产党宣言》。阐释了陈望道先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尝试,分享重温了精彩的翻译语段。展览撰稿人、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老师带领与会者参观了主题展。

   陈望道志存于心,德怀天下,用青春书写宣言!

   陈望道讲授《共产党宣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陈望道潜心翻译,墨汁当糖,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七楼  邮编:241003
电话:0553-5910717     Email:archives@ahnu.edu.cn           栏目链接
Copyright ©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