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9月,时任安徽省长许世英倡议筹设安徽大学。 1926年10月,时任安徽省长高世读重议筹设安徽大学,聘姚永朴为校长,旋复中辍。
1927年9月,时任安徽省长陈调元复聘刘文典、余谊密、胡春霖、张秋白、汤志先、雷啸岑、吴承宗、廖方新、常宗会、刘復、吴善等11人组织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推刘文典为文学院筹备主任,吴承宗为工学院筹备主任,韩安为农学院筹备主任,并定校名为安徽大学。
1928年2月,安徽省政府拨安庆北门外菱湖百子桥前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及五里庙前甲种农业学校的校址为校舍,旋以屋宇不敷分配,另租城内锡麟街百花亭圣保罗中学校舍作第一院,用作教室、办公室和图书馆;以百子桥校区为第二院供学生住宿和实验,以五里庙部分为第三院。并向全国招聘教员49人(其中专任教员19人、兼任教员30人),专任教员中有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助教1人。
1928年3月,招收第一期预科学生172人,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班。
1928年4月10日上午10时,预科正式开学,172名预科学生在菱湖百子桥第二院大礼堂(原法政专门学校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
1928年8月,安徽大学文法学院成立,院内设立四系:中国文学系、教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法律系。刘文典任文法学院院长兼预科主任,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
1928年9月,文法学院招收录取本科新生96名。这是我校历史上招收本科生之始。
1928年11月23日,发生“反对程勉学潮”亦称“女中学潮”。
1928年11月29日下午,恰在安庆视察的蒋介石因“反对程勉学潮”事件召见刘文典和女中校长程勉。蒋指责安大学生夜侵女校,侮辱女生,要刘文典惩办安大为首的学生。刘文典力持正义,维护学生的民主自由权利,一再表示不能惩办学生,并出言顶撞了蒋介石,遭蒋拘押。在社会各界营救下,刘文典恢复了自由,但被迫离开了安大。而学潮中的进步学生刘树德、陈处泰、刘复彭、王焕庚、汪国粹等11人被开除。
1929年1月,安徽省政府接收安徽大学,并改组定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聘时任省教育厅长程天放为校长。程上任后制定各项规则,聘章益为文学院院长兼秘书长,端木恺为法学院院长,朱世明为理学院筹备主任,谭天凯为预科学长。
1929年5月,《安大周刊》创刊,至1937年11月停刊,共出版286期,是宣传学校重要活动的校报。
1929年6月,程天放辞校长职,继聘王星拱为校长。自王校长视事后,学校将文、法、农、工、理五院扩充为文、法、农、工、理、医六院,并聘杨亮功为文学院院长兼秘书长,陶因为法学院院长兼教务长,张其濬为理学院院长,邓季宣为预科主任。
1930年3月,成立“安大教育学会”, 该学会下设总务部、研究部、出版部,分别主持相应的活动。还创办了"安大民众夜校",面向社会义务教学。
1930年5月,成立“安徽大学经济学会”, 定期举办调查报告会、演讲会,编辑出版刊物《经济丛刊》,还开办了"消费合作社",为安大师生服务。
1930年6月,王星拱因专任武汉大学校长而辞职。
1930年7月2日,安徽省政府聘杨亮功为校长。
1930年7月21日,杨亮功到校视事。启动新校舍建筑事宜,增置各项教学设备,预科学生并入各本科继续完成学业,暂设文理法三院,将文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哲学教育系三系,法学院分为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三系,理学院分为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四系,并增设各系系主任。修正组织大纲正式定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呈准教育部备案。
1930年8月9日,呈省政府请饬后方第六医院速将居住理学院伤兵运出俾资修理。
1930年8月10日,函聘程演生为文学院院长,刘英士为法学院院长,常导之为教务长,程仰之为总务长。
1930年8月11日,函聘丁绪贤为理学院院长,张慰慈为图书馆馆长。
1930年8月12日,布告9月8日开学,8日至9日注册,10日开课,并分别通知各院学生遵照执行。
1930年8月13日,函聘张和声、李冰为秘书,郑玉肇为会计组组长,刘天达为庶务组组长,祖山竹为斋务组组长,石君侠为医药组组长,陆侃如为出版组组长,曹配言为注册组组长兼代图书馆主任,郭咸中为仪器组组长,耿伯威为体育部主任。
1930年8月21日,省政府令:推定程天放、李范之、金维击为本大学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
1930年8月23日,省党部函:推定王建今、吴企云、熊文煦为本大学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
1930年8月24日,开始新生入学试验。
1930年8月29日,布告录取入学暨转学新生96名
1930年8月30日,呈送本校组织大纲请省政府核转教育部备案,并编送1930年预算书请省政府提会公决。
1930年9月5日,省政府令知编送1930年度预算书已提会核准,令发财政厅汇编。
1930年9月6日,省政府令转教育部颁发已立案学校一览表并限制以后不得招收未立案学校之学生
1930年9月8日,呈请省政府指定盐税附加为本校经临两费
1930年9月13日,布告录取理学院新生14名
1930年9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请教授姚永朴、薛德焴两先生讲演
1930年9月20日,向省政府报送的组织大纲已照章审查报告通过,并咨教育部备案。召开行政谈话会议决定:各处组应办事项共17案,并决定10月底举行秋季运动会。
1930年9月22日,杨校长及常教务长程总务长关于校务均有具体报告。
1930年9月29日,邀请理学院院长丁绪贤先生讲演。
1930年9月30日,召开第一次行政会议议决要案于后:
(一)决定教职员请假规则;
(二)设立课程委员会由各院院长各系主任共同组成;
(三)公推薛德焴、程仰之、常导之、王陆一、陈顾远、丁绪贤、刘英士为群育委员会委员并指定薛德焴为常务委员;
(四)图书仪器委员会由各系主任暨图书馆馆长组织之;
(五)公推常导之、曹配言、陈运石、童冠贤、金肖宗、潘怀素、姚永朴为奖学金委员会委员。
1930年10月1日,省政府令知前呈送之组织大纲已经教育部核准备案。
1930年10月3日,呈省政府请转咨教育部颁发新关防及校长小方印。
1930年10月6日,邀请教授何鲁先生讲演。
1930年10月8日,召开第二次行政会议规定教职员待遇标准。
1930年10月13日,邀请文学院王院长讲演“师生同乐会之意义”。与圣公会续订租赁校舍契约。
1930年10月14日,呈请省政府准前推定本大学建筑委员会委员李范之、金维击,同时解职并改推委员两人俾利会务进行。
1930年10月15日,召开第三次行政会议揭晓各教授选定薛德焴、张慰慈、李范之、金肖宗、童冠贤为出席校务会议代表。
1930年10月16日,教育部令将1930年度入校学生及教职员名册汇报备核。
1930年10月17日,举行师生同乐会。
1930年10月18日,布定学生请假办法八条。
1930年10月20日,邀请省教育厅厅长程天放先生讲演“中国大学生的地位和责任”。
1930年10月23日,省政府令知改推袁家普、陈鸾书为本大学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
1930年10月24日,1、举行学生秋季运动会。2、召开第一次校务会议公举杨亮功、丁绪贤、程仰之为本大学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3、召开第四次行政会议审查本期受编辑试验学生姚残石等15名成绩及格均准其编入原级授课。
1930年10月27日,邀请程演生先生讲演“东方民族联合的运动”。
1930年11月1日,邀请教授钟芷修先生讲演“身体卫生与心理卫生”。
1930年11月10日,邀请教授薛德焴先生讲演“新兴中国的青年亟宜培养的几种精神”。
1930年11月11日,召开第五次行政会议议决添聘军事训练为助教。
1930年11月12日,总理诞辰举行庆祝,杨校长及文学院王院长均有讲演。
1930年11月14日,布告教育部颁发《学生自治会实行细则》。
1930年11月22日,召开第二次校务会议议决要案于后:
(一)推举常导之、童冠贤、崔宗埙、丁绪贤为修正学则委员会委员,由常导之召集。
(二)推举李范之、陈顾远、何鲁、苏梅、崔宗埙、陆侃如、薛德焴为出版委员会委员,由陆侃如召集。
(三)准奖学金委员会委员潘怀素辞职,改推李毓九补充。
(四)推举张庆桢、仇满扬、郭坚白、谢子尧、薛德焴为审计委员会委员。
(五)推举张慰慈、王陆一、刘英士、程仰之、常导之、姚永朴、丁绪贤、何鲁、薛德焴为聘任委员会委员。
(六)修正组织大纲第七条第二项图书组扩充为图书馆。
1930年11月24日,邀请福建教育厅厅长程时煃先生讲演“逆境生活之回忆即对于安大之感想”。
1930年11月25日,校舍建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成立会,出席委员吴企云、王建今、袁家普、程天放、陈鸾书、杨亮功、丁绪贤、程仰之等8人,公举杨亮功为委员长,选聘张和声为总务干事。
1930年12月1日,邀请教授童冠贤先生讲演“青年应努力于学术和人格的修养”。
1930年12月5日,向省政府呈报修正组织大纲第七条第二项图书组扩充为图书馆一案已准予存转。
1930年12月8日,1、邀请教授李范之先生讲演“吾国诗词学应辟之新途径”。2、召开第六次行政会议议决通过各院处会议规程及各组办事细则。
1930年12月15日,1、邀请教授陆侃如先生讲演“旧文化的整理与批判”。 2、召开第三次校务会议审查修正学则照案通过。3、召开第七次行政会议议决:1930年12月28日起至1931年1月24日止为年假期间,1931年1月24日开学,2月2日至7日学行学期考试,9日至10日注册,11日第二学期开课。
1930年12月17日,省政府令知准教育部咨前请颁发之关防及校长小方印业经转呈铸发仰速派员到部具领。
1930年12月22日,杨校长及各院院长各处处长分别报告本学期校务之经过及将来规则。
1930年12月25日,布告规定留校学生应守规则九条。
1930年12月30日,呈教育部领取关防及校长小印。
1931年7月,杨亮功辞职,何鲁代理校长职。
1932年4月,何鲁辞职,安徽省政府聘程演生为校长。计划在百子桥边添置校舍。同时,程先后聘请了周建人、范寿康、陈望道、刘大杰、汪静之、梅光迪、饶孟侃、周予同、赵景深、丁嗣贤、李景沁、吕思勉、叶元龙等许多知名教授来校任职,从而形成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结构,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1932年8月,程演生校长根据需要,制订了调整、增设院系的计划,改哲学教育系为教育系;停办生物系,该系原有学生6人送浙江大学借读,其学年津贴、借读实习费用由学校支付。此时学校有三院9系,511名正式学生、21名借读学生。
1932年6月26日,省立安徽大学第一届本科学生共有96人毕业。
1933年,《安大月刊》创刊,到1935年共出版二卷共16期,从1936年起,《安大月刊》改为《安大季刊》,共出版4期,是省立安徽大学办的学术刊物。
1933年6月30日,第二届学生共有118人毕业。
1933年9月,安大聘水利专家宗受宇为“特设专门讲座”的主讲,专讲治理淮河水患问题,为期3个月,每晚讲1小时,每周讲6小时,规定这个讲座为政治、经济两系三、四年级的必修课程,其他系学生可以选修,学生听完可得2个学分。
1934年1月,程演生辞职,傅铜继任。新校舍开始兴筑。傅出任校长后,改聘河南修武人张傧生为秘书长,心理学家当涂人谢循初为教务长,胡子穆为事务长,周予同为文学院长,李顺卿为理学院代理院长。
1934年6月30日,第三届学生100人毕业。
1934年7月,按省府教字第5703号训令停办了法学院,法律系未毕业学生47人送北平朝阳学院借读;将政治系、经济系合并为政治经济系,改隶于文学院,原计划设置的文学院史地学系取消;理学院数学系和物理合并为数理系;启动农学院筹建计划,聘李顺卿为农学院院长,负责筹备工作。
1935年6月,农学院正式成立,李顺卿为院长。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主持省政府会议,为了支持农学院办学,决定划拨霍邱城西湖洼地农田10万亩为省立安徽大学学田,以学田收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
1935年7月1日,遵教育部令开始实行《学位授予法》,此后的合格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
1935年7月5日,傅铜辞职,省政府聘李顺卿继任校长。李主持校务后,以张傧生、李范之、罗濬、李景晟、郝耀东、余世鹏、夏敬农、王进展、谢循初、汪泰基及他本人组成“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聘张傧生任秘书长,谢循初任教务长,聘汪泰基为理学院院长。他遵教育部令停办政治经济系,该系未毕业的三、四年级学生26人送到北平大学(即北京大学)法商学院借读;将数学系与物理系合并为数理学系。
1935年10月7日,举行新大楼落成典礼。新校舍的建筑,经历了程演生、傅铜、李顺卿三任校长的百般努力,图纸设计和造价几经改动和压减,历时近三年,终于1935年9月竣工。
1936年5月,安徽大学农学院从建立伊始,学校就把改进本省茶叶生产技术作为重点研究课题,选派农学院教授贺峻峰赴日本考察茶叶改良情况,贺在日本考察学习了半年,重点研究日本的制茶新技术和新方法,回国后在安大农学院设茶叶研究科,专事茶叶的教学与研究,并为安徽省培训各职业学校教员和农林场茶叶技术人员。
1938年3月25日,李顺卿离职,省政府任命农学院院长汪洪法代理校长。
1938年6月,安庆沦陷。为避战乱,汪洪法带领学生沿安合路北上,抵六安,至立煌,后迁湖北沙市,奔波于迁移途中。
1939年夏,各项移交手续办理完毕,部分内迁学生送武汉大学借读,大部分图书转交国立编译馆,全部仪器和部分图书转交设在湖南兰田的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大前身)。拟筹备异地复校,因经费继绝,遂告停顿。
1945年10月1日,皖籍著名政要、学者许世英、卫立煌、杨虎、郭寄峤、张治中、章益等19人特此签名盖章致信教育部长朱家骅,吁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恢复安徽大学,并要求改省立为国立。
1945年10月30日,王星拱、张贻惠、叶元龙等23位皖籍著名学者、政要又向教育部长朱家骅提出报告,吁请恢复安徽大学,并胪陈理由。
1946年1月25日,教育部决定聘朱光潜、陶因、高一涵、叶元龙、杨亮功、章益、刘真如、张忠道、汪少伦、程演生、刘英士、王培仁等12人为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以朱光潜为主任委员,陶因为委员兼任秘书。
1946年4月19日,教育部明令:在朱光潜主任委员未到南京之前,由陶因委员兼秘书代理主任委员。
1946年4月20日,教育部令筹委会自行刊刻钤记“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即行使用。
1946年5月5日,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由南京迁至安庆办公。
1946年6月3日,陶因代主委将联席会议决向朱家骅部长请示,朱部长采纳了安徽学院学生以转学方式转入国立安大的方案。
1946年6月11日,教育部聘定张其濬、韦仲殷、徐贤恭三位先生为国立安大修建设备委员会委员,积极进行国立安大的复校筹建工作。
1946年6月27日,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遵照省政府6月15日教高字4568号代电,正式接收前省立安大一切校舍校产,全体工作人员迁入校内办公,并发动各个部门主要工作人员,加紧开展复校工作。
1946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陶因先生为校长。
1946年10月,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和蚌埠设立考点,招收安徽学院的转学学生和一年级新生。复校后,即建立了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内含中文、外语、历史、哲教、法律、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农艺、森林共12个系,约1100余名学生。汤璪真、胡稼眙、潘重规、方重、束天民、刘乃敬、韦仲殷、张宗元、吴仲常、张文渊、雷瀚、黄叔寅、齐坚如等许多著名教授加入安大阵营,省立安徽学院也有许多教授如刘乃敬、桂丹华、李则纲、陶梦安等转聘安大,使国立安大师资力量相当雄厚。
1946年10月,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决定,将南京临大转来国立安大学习的五名中共党员成立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为李昭定,副书记为刘玉浦,党员有尤继安、朱蒋生、蒋秉圻。
1946年10月26日,学校又派图书馆主任熊毓文赶赴重庆,要求国立编译馆归还所借图书杂志,经协商,重庆国立编译馆归还了中外文图书32995册,杂志29箱。
1946年 11月 6日,陶因校长启用“国立安徽大学关防”和校长印鑑,正式视事,国立安大筹委会随之结束。
1946年11月11日,国立安徽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全体教职员和各年级学生四百多人出席。11月11日被定为国立安大校庆日。
1947年1月1日,出版《国立安徽大学校刊》第一期。
1947年春,理学院成立数学研究所,由汤璪真教务长亲自主持,并筹备成立数理学会。法学院成立了法科研究室。农学院开始修建实验室,主要有:作物育种研究及实验室;生物统计研究室;动物植物昆虫研究实验室;地质及土壤研究及实验室;植物生理及病理研究室;造林及森林及经理研究室;森林利用研究及实验室;农经研究室等。
1947年3月,园艺系正式设立。
1947年夏,工人联谊会成立。联谊会推选朱英担任主席,吴仲伯担任副主席,委员有朱长生、杨贤德、范传满等,成员由进行学生和工友组成,达200多人。
1947年4月,化学系进步学生、马来西亚华侨冯璋同学在校外被特务秘密逮捕,活埋于安庆西门地藏庵。同月,李昭定因在怀宁简易师范等校组织了40余人的读书会,身份暴露,撤离安大、调回南京,支部书记由刘玉浦继任。
1947年 4月30日上午8时举行第一届运动会开幕仪式,陶因校长致开幕词。这次运动会为期两天,许多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我校体育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1947年6月,共有178名学生毕业,学校编写印发《国立安徽大学毕业纪念册》,毕业生每人获赠一册留念。
1948年,学生自治会成立。中共党员尤继安担任学生自治会的秘书长,主要成员有:赵剑鸣、石诚、尤继安、辛树苗、邹道长、钱汉精、张樾、邓同义、汤代华、计扬庚、杨明琛、边淑贞等。
1948年6月3日,学生自治会创办的《安大新闻》半月刊第一期出版,共四版,进步教授潘怀素、徐太素等均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以示支持。
1948年6月,共有218名学生毕业,学校编写印发《国立安徽大学毕业纪念册》,每位毕业生获赠一册留念。
1948年6月26日,陶因辞职,教育部任命杨亮功为校长。
1948年11月,经济系四年级进步学生、民盟成员纪增辉同学被特务投入江中杀害。
1948年年底,有一批进步同学也先后投奔皖北解放区,加入革命队伍。主要有饯汉精、万贻威、徐国亮、刘厥兴、邹道长、杨明琛、王冠亚、陶怡、王秀明、张祖庆等。
1949年春,隐蔽在国立安大的民盟成员,进步教授张效良、齐坚如、吴亮夫等组成“国立安大校务维持会”,他们率领广大师生护校拒迁,有力地阻止国民党败军逃窜时的抢劫和破坏,为保护学校图书仪器不受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知国立安大停止一切建筑工程。
1949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知国立安大可觅适当地点迁校。
1949年4月22日,安庆解放。
1949年5月,国立安大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领取了“临时毕业证明书”,提前毕业,其中300多名男女学生加入了革命队伍。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首席军代表靳树鸿、副代表黎洪模及联络员郑玉林、徐静斐四同志,来安庆接管了国立安徽大学。
1949年6月21日,校务委员会成立,由军代表靳树鸿、教授代表张效良、齐坚如、徐太素、胡子穆、郑启愚、吴清泉、单粹民等11人,讲师代表2人,助教代表1人,学生代表2人共同组成。张效良为主任委员,齐坚如、徐太素、郑启愚、钱忠凯(学生代表)为常务委员。
1949年7月,长江洪水泛滥,安庆护城圩溃破,安大校园被淹。
1949年7月20日,“接收清点委员会”成立,由徐太素、胡子穆、郑启愚三教授组成,徐太素为主任委员。
1949年10月,华东局文教部和南京军管会高教处,决定将设在安庆的国立安大和设在芜湖的省立安徽学院合并建立新的安徽大学,校址设在芜湖赭山,同时任命许杰担任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年12月4日,许杰主委和军代表荆树鸿盛南京军管会派来一艘登陆艇,将国立安大全部财产,包括图书、仪器、设备连同教职工和家属及其家具运到了芜湖。至此,标志着我校国立安徽大学办学阶段结束,新的安徽大学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