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馆简介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历任馆长
  • 大事记
  • 馆藏指南
  • 档案查询
  • 利用指南
  • 预约查档
  • 远程利用链接
  • 业务指导
  • 立卷归档
  • 软件使用
  • 数字档案
  • 常见问题
  • 综合档案链接
  • 声像档案链接
  • 国家法规
  • 地方法规
  • 学校规章
  • 馆内规定
  • 档案编研
  • 校史研究
  • 项目申报
  • 学术成果
  • 校园变迁
  • 校史展览
  • 校庆专辑
  • 师大纪事
  • 档案征集
  • 档案捐赠
  • 档海拾贝
  • 兰台岁月
馆藏指南

国立安徽大学全宗

发布日期:2016-05-19  

  1945年10月,42位皖籍著名学者、政要分两批次先后向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提出报告,吁请恢复安徽大学。1946年1月25日,教育部决定成立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4月20日,教育部令筹委会自行刊刻钤记,文曰:“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即行使用。同日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会议。5月5日,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由南京迁至安庆办公。6月27日,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遵照省政府6月15日教高字4568号代电,正式接收前省立安大一切校舍校产,全体工作人员迁入校内办公,并发布各个部门主要工作人员,加紧开展复校工作。1946年9月下旬,学校在南京和安庆两地招收一年级新生,截止至9月30日,新生报名非常踊跃,就安庆一地报名的新生就有860人。1946年10月初,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和蚌埠设立考点,招收省立安徽学院的转学学生和一年级新生。其中省立安徽学院在读的本科一、二、三年级(含1945年新招的一年级),在转学考试中,几乎全部转入国立安大,两地共录取新生300名左右。因此,国立安徽大

学开学伊始,就有四个年级的在校学生,加上先修班学生。

1946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陶因先生为国立安徽大学校长。11月6日,陶因校长启用“国立安徽大学关防”(校印)和校长印鉴。11月11日,国立安徽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该日被定为国立安徽大学校庆日。学校的教学机构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共计13个系。文学院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历史系、哲学教育系;法学院设法律系、政治系、经济系;理学院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农学院设农艺系、森林系,随后又设立了园艺系(1947年3月正式设立),另设有农场和畜牧场。学校还设有大学先修班、补习班。学校的行政机构,主要有教务处、总务处、训导处三处。教务处下设注册组、出版组、图书馆、仪器组;总务处下设文书组、庶务组、出纳组、校医组;训导处下设生活管理组、课外活动组、体育组等。学校为了适应各项任务的需要,先后建立了各种委员会。当时聘请了许多著名教授,如汤璪真、胡稼眙、潘重规、方重、束天民、刘乃敬、韦仲殷、张宗元、吴仲常、张文渊、雷瀚、黄叔寅、齐坚如等。

1949年4月22日安庆解放。1949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荆树鸿为首席军代表,黎洪模为副代表,正式接管了国立安徽大学。6月18日参照平津各大学校务委员会组织办法,国立安大选举产生了新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于6月21日正式成立。1949年10月,华东局文教部和南京军管会高教处,决定将国立安徽大学和省立安徽学院两校合并在芜湖建立新的安徽大学,校址设在芜湖赭山。至12月5日迁校完毕,12月12日,由许杰、荆树鸿、刘乃敬、齐坚如、吴锐、吴遁生、詹云青、黄叔寅、章振邦、黎洪模等12人组成的“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国立安徽大学的结束。

国立安徽大学一直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绝大部分档案资料根据解放初的文件精神要求作为旧政权档案移交给了安徽省档案馆,目前留存于我馆的所有该全宗的档案材料皆是在安徽师范大学办学期间陆续由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逐步移交进馆。2007年档案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时,才将这批文件材料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教办[1993]429号)的要求整理组卷归档。

国立安徽大学全宗档案的起止时间为1945年至1949年,全部按卷整理归档,主要分为行政、教学两个类别,共计133卷。其中,行政类档案33卷,教学类档案100卷。本全宗档案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目录数据库的前提下,全部实现了全文数字化处理,并编制了完整的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七楼  邮编:241003
电话:0553-5910717     Email:archives@ahnu.edu.cn           栏目链接
Copyright ©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